碧桂园:销售稳坐龙头位置 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3月30日,碧桂步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园销报告期内,售稳虽然身处行业深度调整期,坐龙置债但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再次突破5000亿元,头位稳坐行业龙头位置。构进强劲的碧桂步优销售又为营收结转打下扎实基础,2021年公司营收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园销
此外近几年来,售稳碧桂园内部始终强调高质量经营,坐龙置债并且主动降低杠杆水平,头位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构进截至2021年末,碧桂步优碧桂园净负债率为45.4%,园销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售稳现金短债比约为2.3倍。碧桂园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重申,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中期前实现从黄档到绿档的调整。
权益销售再破5000亿 回款率达90%
受到调控政策以及市场基本面的影响,去年国内楼市整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但在行业调整期,碧桂园销售依然展现出较强韧劲,稳坐行业龙头位置。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580亿元,对应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641万平方米,是去年唯一一家权益销售额突破5000亿的房企。
根据碧桂园总裁莫斌的介绍,2021年,碧桂园累计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022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0%,已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今年前2个月,权益回款率更是进一步提升至超95%。
坚韧稳固的销售为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打下了扎实基础。2021年全年,碧桂园营业收入达到5230.6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润、净利润和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为927.8亿元、409.8亿元和269.3亿元。
谈及今年的销售目标,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对此强调,“规模不是第一追求。”他直言,碧桂园更注重合理的量价关系和有质量的销售和经营。据了解,今年全年碧桂园可售货值约为6500亿元,货量非常充足。“公司会精准供货,争取去化率提高到70%-75%。”程光煜说道。
投资方面,2021年全年,碧桂园共获取333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1416亿元,对应货值约4200亿元,权益比保持在85%以上。按金额计算,新获取土地中,29%通过多元化方式获取土地,71%来自于招拍挂市场。
在业绩会上,程光煜透露了收并购的进展。他称,从去年四季度至今,碧桂园大概与10多个合作方就80多个项目进行了沟通,目前已经完成其中约35个项目的收并购,另外还基本谈妥了约30个项目。
据了解,收并购一直是碧桂园重要且擅长的投资手段。除了合作方的项目外,目前碧桂园也在与银行和AMC机构接洽,针对潜在的优质收并购标的安排尽调。
截至2021年末,碧桂园位于中国内地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48万亿元,另有基本锁定但尚未签约的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3365亿元,合计约1.8万亿元,丰富的土储资源将对未来3年公司的业绩形成有力的支撑。
债务结构优化 年内无境内到期债券
面临行业的偿债高峰期,高质量的回款、充裕的现金流已成为房企的“生命线”。作为行业龙头,碧桂园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在行业上行和稳定期抓销售、抓回款,而在下行周期则强调对可动用资金的考核,并且不断优化债务结构。
这让碧桂园拥有穿越周期的足够底气。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碧桂园拥有现金余额约1813亿元,总有息负债余额同比下降2.6%至3179.2亿元,其中短期债务的占比下降至24.9%。
莫斌在业绩会上表示,年内,碧桂园已无境内到期债券,仅余腾越两笔可回售公司债,共计40亿元人民币,境外仅有一笔7亿元美金优先票据在7月份到期,公司已经做好了还款的资金安排。
从“三条红线”标准来看,截至2021年末,碧桂园净负债率为45.4%,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约为2.3倍,远优于“三条红线”中不小于1倍的要求;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20年末的80%降至74%。按照计划,碧桂园将在2023年中期前实现从黄档到绿档的调整。
稳健的经营实力、安全的现金流及较优的偿债能力使得碧桂园获得了众多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优势异常凸显。财报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碧桂园加权平均融资成本连续下降,2021年为5.2%,较上年底下降36个基点。
近期,碧桂园还先后与、分别签订150亿元及200亿元的并购融资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少数获得银行并购类融资授信的民营房企。此外,碧桂园还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首度获批50亿元中票额度,由此可见公司融资渠道的多元与畅通。
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指出,对于碧桂园为代表的优质房企来说,今年的融资环境是比较乐观的。四大行不仅表现出在开发贷方面支持的愿望,在收并购融资方面银行授信额度也进一步加大。
但她也强调,碧桂园不会继续加大融资额度,而是坚定地向“三条红线”转绿档的目标去努力。
(责任编辑:知识)